高一語文備課組
新冠病毒對全球的影響越來越大?!碍h(huán)球同此涼熱”,在疫情面前,每一個個體都無法獨善其身。我們從過去熟悉的社會生活中抽離,轉入“在家工作”“在家學習”“無接觸面試”的軌道。這樣的“新常態(tài)生活”,將成為我們每個人不可遺忘的記憶。
對于尚未開學、“宅家”線上學習的學生們而言,這更像是一場人生大課。東莞外國語學校高一年級的學子們選擇用文字記錄的方式,寫下這段不平凡的日子里的所見、所聞、所思。我們選出了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書寫,與大家共享。
高一(8)班黃嘉慰《肺炎時代》采用日記體記下生活中的細微小事。作者笑說這樣的記錄像“小學生作文”,但在她動筆之時,必定知道這些小事即是觸動思考的開關。樸實的記錄,是每個普通人實在的需要。高一(1)班李蕊華《櫻花滿山開》、高一(2)班劉書琪《所聞,所見,所思——一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》也為我們提供了微弱但真實的個體記錄觀察。







有的同學嘗試從社會整體的角度,描繪出抗疫時期的時代畫像。高一(3)班盧嘉瀅《痛并感動著》、高一(4)班夏雅心《疫情下的我們》,這兩篇文章未嘗不可視為佳作。



“賢者不悲其身之死,而憂其國之衰”,有的同學則用小篇幅做集中的刻畫,為共和國的脊梁寫篇章。
義無反顧者,如醫(yī)護人員群體。高一(5)班莫琬琳《醫(yī)者仁心,可歌可泣》、高一(2)班梁瀟穎《同氣連枝,共盼春來》、高一(1)班鄧敏怡《疫情下的人間百態(tài)》和高一(5)班 李俏侗《大難當前,匹夫有責》都為我們講述了醫(yī)護人員群體的堅毅。





如細水般溫柔者,是許多無名的普通人。高一(1)班王凱麟《中國人民的力量》中,有中國人民的力量;高一(2)班馮昱嘉《山川異域,風月同天》中有奔走的建筑工人、菜農和志愿者們;高一(6)班趙雪珂《請纓抗疫》和高一(3)班李沐陽《平凡中的閃耀》中也有奉獻的螢火之光。





而疫情之下,我們看到的不止這些。傳聞與謠言、不安與焦躁也一樣伴隨著我們。我們更需要一些冷思考,去思考和審視我們的日常。高一(6)班莫靜翹同學的關注點是“謠言”(《辟謠永無止息?》),高一(7)班的錢潤嵩同學則談到了批判能力的培養(yǎng)(《真假之疫》),高一(7)班的湯依鍇在錯綜復雜的言論中,努力厘清“歧視”的相關問題(《隔離病毒,而非隔離愛——談疫情下的種族歧視》)。網絡侵入生活的時代里,類似的思考對于我們確認想法和提出觀點是非常必要的。





“愛與希望傳播得比病毒更快”(高一4班吳倩琳《花又開好了》),在災疫面前,保持一顆同理心,彼此寬慰、互相支持(高一8班李雅琪《同根華夏情》),我們定能看到心中期待的美好未來。


撰稿:許小羚、劉亞威、孔躍軒
審稿:施 展
編輯:陳鈺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