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認為:“教育上的水是什么?就是情,就是愛。教育沒有了情愛,就成了無水的池。”秉承此理念,2020年4月7日上午10點,東莞外國語學校初中部教導處副主任梅淑萍主持召開了以“云端助學,云端傳愛”為主題的初中部教師第六次線上分享交流會。在會上,四位教師分享了他們的做法。
首先,初三語文老師毛添進行了題為“最是詩意動人心”的分享。毛老師以現(xiàn)代管理學之父彼得·德魯克“管理就是最大程度地激發(fā)他人的善意”的理念為本,從“激發(fā)與人交流溝通的善意”“激發(fā)自主學習的善意”“激發(fā)欣賞自己和他人的善意”“激發(fā)反思的善意”四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。最后,她以愛圖斯坦的話“走出校門后,把學校里學的知識全部忘記,剩下的東西就是教育”作結(jié),繼續(xù)用善意、詩意、美意投身教育。

接著,初二道德與法制老師李耀明進行了題為“云端上的對話”的分享。初來上任的他和學生經(jīng)歷了“云端相識”“開云撥霧”“云開霧散”三部曲。他以尊重和信任快速走入了學生的內(nèi)心,幫助家長解決親子溝通問題,又以劇本演練的方式改變學生不良習慣。教學工作方面,李老師適時調(diào)整教學內(nèi)容,開展項目式學習,注重培養(yǎng)學生的國際視野,受到了學生的喜愛。李老師認為,不論是班主任工作還是學科教學工作,都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疑惑,培養(yǎng)進步的思想,擁有健康的心理,樹立正確的價值觀。

初一生物老師曾曉純則從“云端教學”和“云端助學”兩個角度進行了題為“我和孩子們的云端學習”分享。在“云端教學”方面,生物科組不斷豐富和完善問卷星的使用,使教育技術(shù)更好地為學生服務(wù);精心整合各類課堂資源,豐富學生學習資源包;結(jié)合新冠疫情開發(fā)了《珍愛生命·科學防疫》的系列課程;還有開設(shè)了“我為春天添把綠”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,有效調(diào)動學生的學習興趣。在“云端助學”方面,曾老師按學校、年級部署,以導師的角色,從“心”出發(fā),每周電訪孩子們,在孩子與父母之間傳遞父母的愛,在孩子與學校之間傳遞學校的關(guān)懷。線上教學兩周后,又開啟“周末暢聊模式”,為學生答疑解惑,彌補線上教育師生、生生互動的不足。對于學困生,曾老師更是給予關(guān)愛和鼓勵,切實做好云端助學工作。


(開啟周末暢聊模式,架起與孩子溝通橋梁)

(長大不只是小辣椒,還有一個個求知的孩子)

(孩子們種菜蔬瓜果,“為春天添點綠”)
初一的趙浩波老師做了題為“以問題作槳,往深處漫溯——淺談基于項目式學習的教育教學實踐”的分享。趙老師列舉自己參與策劃或全程組織的項目式學習案例,從明確目標、問題驅(qū)動、分解問題、自主思考、合作探究、制作作品和項目評價七大步驟入手,探索項目式學習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一般模式。比如,開展基于項目式學習的“線上班會”,以激發(fā)學生學習主動性,提高學生學習專注度為目標,按照七個步驟,進行了項目式學習。他還在班級文學社開展“云”論道,推薦并賞析作家的詩詞和散文,促進學生對這兩種文學體裁有更深層次的認識。

最后,梅主任用“慧、匯、惠”三個字作總結(jié),充分肯定了老師們“智慧工作、匯聚力量、惠及學生”的線上教育探索與實踐,希望老師們在研究“教”的同時,更要研究學生的“學”,在特殊的線上教育時期,根據(jù)學情調(diào)整教學策略,幫助學生“愛上學習”、“學會學習”。
撰稿:毛 添
審稿:梅淑萍、劉小珠
編輯:陳鈺堯